春秋时期,晋国的臣子介子推因内乱躲进了深山。君主晋文公放火烧山想让介子推出山,介子推抱着一棵柳树焚身而亡。第二年,晋文公去祭拜介子推,发现了当年被烧毁的大柳树死而复生,长出新的柳枝。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就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这就是清明节的由来。
祭奠先人,传承孝道
清明祭扫,缅怀逝者,寄托哀思,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绵延千年的清明祭扫习俗,体现了国人感恩思源的精神传承,在民间朴素的道德伦理中,清明祭奠逝去长辈是一种尽孝行为。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祭祖扫墓,传承孝道,一方面是缅怀前辈先祖,不忘养育之恩;另一方面也是对在世的亲人表示感谢、珍惜,要以礼恭敬侍奉。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除了祭扫和感念我们的亲人,我们更不应该忘记为民族和国家的美好明天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们,追思他们的动人故事,铭记英雄烈士的牺牲和奉献,品味他们的忠贞信仰,传承和弘扬烈士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振奋民族精神,树立自己的理想信念。
当我们享受当下美好惬意的生活时,也不能忘记这是先烈们以血泪筑成的康庄大道,不忘记这是无数无名英雄在背后负重前行。在了解了革命先烈与当代英雄事迹后,大家审视自己的心灵、淬炼自己的信念,更明确了自己的目标。
祭扫“旧我”,创造新我
清明祭扫,除了祭扫祖先,祭扫先烈,其实也是在祭扫一个“旧我”。
改变旧我,应重视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的残缺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我们应该知道该为自己的健康做些什么。
改变旧我,当有所追求。唤醒我们内心酣睡的巨人:积极的心态,明确的目标,正确的思考,勇敢的探索,愉快的个性,协作的精神,热情和乐观……改变旧我,需淡泊明志。平静是成熟,冷静是沉着,文静是优雅,恬静是舒适;而宁静,则是生活中真善美的绝佳体现。它是一种理念,一种哲学,一种辨别社会行为的坐标,一种人生选择的向导。
改变旧我,要坚守纯洁。坚守我们应该坚守的一切,拒绝我们应该拒绝的所有,让我们的身体和心灵保持永远的单一纯净、不染尘埃。当岁月改变了我们的容颜,我们却还保有儿童般纯洁的心灵。
改变旧我,需谨言慎行。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社会为我们早早画下了一道警戒线,它集聚了人类进化几十万年才得到的有限而又无尽的智慧,我们要珍惜。不为浮华蒙尘,不因世俗而冷漠。
改变旧我,需学会坦然。泰坦尼克号快要沉没的时候,船上的乘客有秩序地把救生艇让给了妇孺,让死亡走向自己,甚至还奏起了优雅的音乐,嘲笑死神的肤浅……
清明,告诉我们每一天都在和“旧我”告别,每个人都成为天天向前走的“孩子”,走在生命灿烂的旅程!
万物清明之时,感悟人与自然、传承与坚守……我们理应从清明时节读懂更多。用心去感恩,去完成我们应尽的责任。祭之以丰,不如养之以厚,老人生前多给予关心关爱,多尽孝道,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让老人安度晚年。
清明,折一朵白花,致敬英雄。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用先辈们身上的优秀品德来完善自己,继承和发扬先辈遗风,才是对先人最好的尊重和怀念。